匠心解民忧 温情织和谐 ———记市综治中心物业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凡青山
在我市基层治理一线,活跃着一位被群众亲切称为“物业纠纷解扣人”的调解专家———市综治中心物业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凡青山。
从事物业调解工作三年来,凡青山带领团队以专业素养和创新机制,在居民、物业与相关单位之 间,搭建起一座高效化解矛盾、促进社区和谐的坚实桥梁,调解纠纷 560 余起,调解成功率达 98%。
一杯温水化坚冰:倾听叩开信任门
“化解矛盾,首先要走进群众心里。”这是凡青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24 年 8 月,在处理一起民诉知情权案件时,面对情绪激动、坚持诉讼的业主,他没有急于讲法说理,而是递上一杯温水, 专注倾听对方长达 40 分钟的倾诉,以一句“换作是我也会生气”的真诚理解,让业主卸下防备,道出物业费减免、门禁隐私等核心诉求。随后,他依托综治中心搭建的沟通平台迅速组织协调,不仅促 成物业兑现了 10 个月费用减免 50%的承诺,更推动了小区门禁系统的升级改造。最终,业主主动撤诉。
这样的温情调解,在凡青山的工作中已成常态。他总结提炼的“倾听—共情—疏导—化解”四 步工作法,在无数剑拔弩张情况下总能找到那把打开心锁的钥匙。“凡主任调解时说的话,句句都落在我们心窝上。”这是当事人对他最朴实的褒奖。
一双慧眼破症结:专业筑牢公信力
深厚的建筑与物业行业实践经验,赋予了凡青山洞悉纠纷本质的“火眼金睛”。
某小区同层渗漏纠纷久拖不决,物业多次检测无果,矛盾不断升级。凡青山带着竣工图踏进渗水现场,细致比对提出一套科学测试方案,迅速锁定防水层,并联系到专业施工队伍,将维修费用成功 压降 30%,一举彻底解决了困扰业主、物业、开发 商三方的“老大难”问题。
“专业是调解工作的底气。”凡青山将大量实践经验系统化,主持编写了 《物业常见纠纷调解指引》,详细记录各类典型案例的调解要点,成为市综治中心内部及全市物业领域广泛流传的“工具书”。三年来,他依托综治中心平台,牵头组织专业调解技能培训 20 余场,为基层培养输送调解骨干 50 余名,将专业的“火种”播撒到社会治理的末梢。
一套机制疏堵点:联动巧解烦心事
2024 年底,某小区排污管堵塞引发 16 户赔偿纠纷。凡青山立即启动综治中心多方联动机制,邀请市司法局、住保中心、社区等单位共同研判。通过优化调解方案,最终省去 3000 元鉴定费,将总维修费控制在 9600 元。面对 3 户拒赔业主,他逐一上门沟通:为困难家庭协调减免费用,对责任存疑的业主耐心释法说理。一个月后,所有赔偿款分文不少到位。
在凡青山的推动下,我市建立“调解 + 培训 + 跟踪”长效机制。他在市综治中心设立调解窗口, 建立“诉前调解绿色通道”,推动 60%以上的物业纠纷在诉讼前端得到化解。这些创新举措使全市物业纠纷信访量连续两年下降 35%。
一墙锦旗映民心:口碑印证调解情
走进凡青山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的多面锦旗无声地诉说着群众心声:“为民解忧暖人心”饱含业主的感激;“专业调解促和谐”承载着物业公司的敬意;还有社区群众自发创作的“青山调解为民忙”的打油诗。面对赞誉,他总是说:“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好的奖章。”
没有惊天动地的篇章,却在针头线脑的纠纷中织就社会和谐的经纬,这就是凡青山的调解故事。 以综治中心为阵地,将法治精神化为春风细雨,让专业力量扎根市井烟火,凡青山———这位“物业纠纷解扣人”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和谐,始于对每件民生小事的敬畏与担当。(新万博体育: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谢婉静)
(声明:转载本平台原创作品,请短信联系13607225277。)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