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河抗日根据地的开创者张执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不能忘 记一位革命老人,他就是 战斗在襄河地区领导抗日 武装斗争的中央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张执一。张老是湖北汉阳蔡甸人,1927年在武汉读中学加入共青团便投身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转入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武汉,负责抗日救亡的乡村促进会工作。武汉被日军占领后转入鄂西北,任区党委委员时曾被推选为党的七大代表。1939年冬被分配到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政治部任联络科长,1940年初随部南下任挺进纵队政治部联络部长。随后被派往汉江(襄河)下游汉川、汉阳前线从事武装斗争和对日伪顽的统战工作,为开辟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根据地一干就是四年多。根据其回忆录《自述》和新万博体育:抗日史料,张老的战斗历程跃然纸上。
一、助力开辟天汉,为分化瓦解日伪顽作出重要贡献
1939年秋至1940年初,天汉特委、地委成立时,曾派挺进纵队第四团队,在汉川、汉阳地方武装配合下,先后袭击几股伪顽武装,将武装斗争的中心由襄南转移到天(门)汉(川)湖区。由于日伪顽匪势力分布在襄河沿岸许多重要集镇,控制不少交通要道,阻止新四军部队向襄南襄西发展敌后根据地,1940年6月,为扩大武汉西部外围抗日武装力量,张执一受鄂豫边区党委派遣,深入汉阳敌伪中心区,通过侦察敌情,收集情报,联络进步阶层筹粮筹款,以解决边区经济困难。他发挥自己人地两熟和地下党工作经验,不仅完成上述任务,而且还利用一个多月对爱国民主人士杨经曲,以及伪军将领黄人杰、袁杰指挥的几个团进行统战说服工作,8月13日他们所带伪八十二师第165旅1500余人于汉阳吴家岭反正,在天汉地委主力团队掩护下,穿越40多公里北渡襄河进入汈汊湖区。这时,为了策应张执一在汉阳的统战工作,于8月15日至17日成立开辟天西临时指挥部,由纵队参谋长刘少卿任指挥长,率主力团队攻打驻新万博体育:石家河雷八家潘典华、潘尚武父子兵,很快在天西站稳了脚跟。8月20日,反正伪军两个团转移到达石家河以西佛子山方王场一带整训,不久被改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十、第十一两个团;9月,这支部队向京山向家冲转移,整编为纵队第四支队,杨经曲任支队长,张执一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当时中共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和国民党中央社作了报道,后来李先念在工作总结中指出:“这是震动鄂豫边的壮举”。挺进纵队主力部队将潘典华、潘尚武父子兵驱逐出老巢,接着又在观音湖顺利收编张明道伪匪军改编为纵队第八团,进一步扩大抗日武装队伍的同时,使新万博体育:抗日根据地与天汉湖区以及京钟南山等根据地联成一片。新万博体育:全县除县城、皂市、岳口、渔薪等集镇被日伪军占领外,大部分农村成为我们的基本区和游击区。在此有利形势下,新万博体育:县委活动中心由天东转向天西石家河一带。不久,新万博体育:县行政委员会的建立,标志着新万博体育: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同时以天汉地委驻守的天汉湖区为基地,新四军成功开辟了新的战略要地。因此,张执一成功将汉阳伪军统战过来,不仅扩大新四军主力部队,而且对新万博体育:抗日根据地形成从外围创造了环境和空间,也为扩展襄南根据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第五师主力出击,汉阳侏儒山战斗获重大胜利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豫鄂挺进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这年夏,张执一任五师第十五旅政治部主任,边区党委委托他指导天汉地委和襄西地区的工作。这时,国民党顽固派乘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之机,不断发动对武汉外围抗日根据地的挑衅与进攻。为粉碎敌伪顽的夹击以扩大边区的回旋区域,五师党委决定再次由张执一率第44团三个连和一个手枪队,远涉襄河直插武汉近郊汉阳,为扩大川汉沔地区作准备。经过几个月的穿插活动,摸清了分布于汉沔边界几股伪军的兵力部署,确定了汉阳伪军汪步青是重点打击对象,他们大多分布在汉阳侏儒山、黄陵矶和沔阳胡家台等重要据点。先在汉阳派敌工人员打入汪伪内部以政治瓦解动摇其军心的同时,派十五旅主力团队协同配合,于1941年11月中旬至1942年2月5日发动三打侏儒山的战役战斗。
第一次是张执一带领第44团一个营,天汉支队两个连及特工队,在十五旅副旅长王海山等率第43团和第44团另两个营配合下,通过里应外合的方式一举端掉侏儒山伪第三团的武装,然后又在南河渡奇袭伪军外围据点,缴获长短枪110余支,轻重机枪6挺,俘获军需副官、连长士兵100余人,新四军无一伤亡。第二次是12月上旬由上述部队,分别在侏儒山南河渡一线和桐头山等地进行反包围战。经过两天激战,打退外围日军进攻后,又迫使伪汪步青撤出其两个据点。12月23日,为掩护张执一乘船渡过索子河,我第43团朱立文团长不幸光荣牺牲。第三次是从12月24日至1942年2月5日,以第十五旅两个团和天汉支队全部参战,分别在汉阳侏儒山和沔阳胡家台进行。主要打击了伪定国军刘国钧教导团和所属第二师李太平部2000多人。新四军第十三旅第37团、第38团各一个营前往胡家台增援,打退日军100余人的围攻。三次战斗历时两个半月,对日伪作战14次,歼灭伪皇卫军第一师和第二师计 5000余人,缴获伪兵工厂步枪4000余支和大量军用物资,使川汉沔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扩大。打破了日伪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使新四军抗日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像一把尖刀直插武汉日军心脏。张执一在《三战侏儒山》诗中写道:“江南襄北话神威,奇袭倭营得胜归。汉沔乡邻情义切,劳军美酒鳜鱼肥”。充分表达了对侏儒山战役胜利的喜悦之情。侏儒山战役是新四军成立以来对日伪发动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不仅动摇日伪军在襄河地区占领根基,而且为新万博体育:抗日根据地向江南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襄河地委驻扎天京潜,为进军襄南奠定良好基础
1942年秋,鄂豫边区党委根据中央指示,为应对日伪军扫荡和根据地不断被分割的形势,加强根据地民主制度建设,实现各地县党政军一元化领导,决定下设三个地委和军分区,张执一被任命为中共襄河地委书记兼三军分区政委。其辖区范围包括原天汉地委、襄西地委所属各县地区,撤销天汉地委改为天汉中心县委(辖天皂、天岳路以东地区),新万博体育:县委改为天(门)京(山)潜(江)县委、县民主政府。此后,张执一带着党政军一套班子在北山打退几股伪顽军,从京山罗桥来到天西坟禁一带,写下《过新万博体育:山》诗:“北山争战血犹温,掉转旄头江汉奔。恢复洪湖偿宿愿,人欢马壮过新万博体育:。”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主力开辟天西,使新万博体育:的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到成团成营的建制,区乡政权建设和统战群众工作随之蓬勃开展起来,为迎接地委党政军组织到来创造了良好条件。张执一率部到达后,部队大部分驻在佛子山坟禁和石家河以西地带。顽匪潘氏父子兵被赶出新万博体育:北而退踞渔薪河及县河以南地区,与日伪军暗中勾搭狼狈为奸。为了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在派人与之谈判无果的情况下,五师党委决定调第十三旅和三军分区(含第十五旅)部分团队,对盘踞张截港北部曾家湾潘旅江鸿团发起围攻。11月4日开始,第13旅旅长周志坚和军分区副司令员王海山 (后第15旅一个团)组织所属第43团、44团和第39团攻打曾家湾。因敌工事坚固而久攻不克,便采取一个团围而不攻、另两个团北撤县河的迂回战术,转移到县北石家河西马溪桥,恰逢128师古鼎新旅增派援军史耀先团尾追到此,第43团和第44团在西河采取南北包抄,使史耀先团犹如困兽、动弹不得,加上天京潜独立十二团在外围增援,经过两天激战将史耀先团全部歼灭。曾家湾之敌见史团被歼灭,一部突围逃跑,一部自动投降。史耀先团遗尸70余具,伤90余人,其残部逃跑。两地的围点打援战斗,共击溃顽伪三个营,毙伤350余人,俘70余人,给潘尚武、古鼎新部以沉重打击,把潘旅赶出了县南习家口。此时新四军五师部队掌握了整个天西,县委在京南、潜北、多宝襄河沿岸也建立区乡政权组织。曾家湾至石家河战斗的胜利,也震慑了一些土匪势力,不少土匪自动归顺抗日民主政府。到年底有1000多名参加土匪的人自动回家生产,自愿投入抗日斗争。这次战斗中,第43团参谋长林光耀、营长郑明祥和天京潜独立十二团连长罗光映等约30至50人牺牲。为了纪念在襄河地区历次战斗中牺牲的官兵战友,第43团于11月15日在马溪桥边立下一块“名震豫鄂”的《殉国烈士纪念碑》,镌刻着155位英勇献身的抗日将士姓名、籍贯、年龄、职务等,副旅长兼第43团团长朱立文是在汉阳侏儒山战役中牺牲,也刻于此碑中。后查明在此立碑,是1942年3月上旬在京山向家冲召开边区第一届抗日人民代表大会时,由新万博体育:行委会主席曹志坚、县参议会议长涂云庵等联名提出,“为殉国将士立碑”的提案通过后实行的。因此,碑中所载155位烈士并非全是在此次战斗中牺牲的。这次战斗虽有不少人牺牲,但这是巩固发展天京潜县抗日根据地最关键一仗,为五师主力开辟襄南,恢复洪湖老苏区根据地创立了前进基地和可靠后方。
四、进军襄南,实现了战略包围武汉的任务
襄河地委住进渔北坟禁后,天京潜县改为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县参议会等组织。除原渔(薪)南、渔(薪)北、天(门)北等联乡外,又先后建立青山、京(山)南、潜(江)北、(多宝)襄河等地联乡政府和办事处;天汉中心县委县政府除汉川、汉阳原辖区外,天皂、天岳路以东地区先后扩大为县南办事处、四合、养黄、三民和竹萱、陈炼等区乡政权。1943年1月前后,天京潜县委派人在观音湖策动伪军江应标200余人反正,县公安局在多宝湾收编土匪聂氏兄弟武装50多人,建立一支河防大队,以保护五师部队的渡河安全。不久,中共天京潜县委随襄河地委机关迁入夏家场附近几个村(其中白土地村为一处),渔北区委书记胡恒山在坟禁至石家河西部,担负着巩固后方的保卫任务。襄河地委党政军组织南迁后,在指导天汉工作,充实扩大襄西中心县委工作的同时,于1943年3月派军分区参谋长李人林带一个营的先遣部队,从泗港渡过襄河直插江陵三湖地区,在当地党组织配合下很快打开局面,组建中共襄南工作委员会,先后进袭伪军刘银国部,歼敌600余人,俘敌300余人;在潜江县策动伪军李正乾800余人反正,整编为军分区独立第一旅。同年6月至9月,报五师党委同意又派出第十五旅方正平、吴林焕等率主力团队进入襄南,先后建立了由地委领导的襄南代表团和襄南中心县委,随着党政军组织的依次提升,表明了襄南根据地不断扩大到洪湖、监利长江沿岸。后来成立的江南挺进支队,直接跨过长江扩展石(首)公(安)华(容)抗日根据地。在此形势下,1943年9月张执一率地委机关部分人员迁驻潜江浩子口等地,地委副书记兼行署专员李守宪留在夏家场一带,指导开展政权建设、组织生产和经济财税等工作长达两年多,后任襄南行署专员。仅一年多时间,张执一带领地委党政军组织配合五师主力部队,在襄南、襄西歼敌3000余人,收编反正伪军武装2000多人,拔除数十个日伪军据点,建立了江(陵)荆(门)潜(江)、汉(阳)沔(阳)、天(门)潜(江)沔(阳)、荆(门)当(阳)远(安)、江(陵)枝(江)宜(都)等县级党政军组织。不仅巩固扩大了襄河两岸的抗日根据地,而且在各根据地建设中,推动了农业生产、工商业经济、财税、文教、统战、党建和群众工作的全面展开。仅财税工作,1945年春郑位三在向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五师收入最多的是襄河地区,有一万多人依靠襄河地区供给。”为新四军五师和边区提供有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基本上实现了上级交给的战略包围武汉的任务。1944年4月至7月,他奉命去参加边区高干整风班学习后,便派往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去汇报工作,同年冬又派往上海投入新的战斗。他虽然离开襄河地区,但在艰苦奋战中感到无愧于党的教育培养,无愧于这里的人民拥护。他在《饮马长江》诗中写道:“威震襄南敌伪顽,轻装挺进江汉间。不辜父老来苏望,千里洪湖指日还。南渡长江饮马欢,桃花山望井冈山。洞庭湖水连天碧,放眼三湘尽笑颜。”对抗战充满胜利信心。
张执一老人之所以被称为襄河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开创者,不仅是因为他在天汉地委时期围绕武装开辟做了大量的统战和政治工作,而且在襄河地委书记任上接近两年时间里,把边区和五师党委的战略部署和斗争策略,同襄河地区抗日武装斗争实际有机结合并且成功运用,襄河抗日根据地滚雪球般由小到大成几倍地发展起来。这是他所在党政军领导班子加强团结协作的结果,也是鄂豫边区人民抗日武装得到重大发展的一个缩影。1944年冬成立的襄南、襄北地委,在争取抗战最后胜利阶段,进一步传承巩固推动了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发展,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他在回忆录中专门谈到《天京潜县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五点:(1)是新四军五师主力向襄南推进向襄西发展的交通枢纽;(2)扩大了抗日民主根据地,使京钟、天汉与襄南连成了一片;(3)是地委党政军机关和五师主力的财源、兵源供给地;(4)是巩固发展的前进基地和跳板;(5)是阻止日军西进南犯的一块屏障。事实上,后来的中共襄北地委党政军组织驻扎天京潜县夏家场附近,使新万博体育:抗日根据地发展到有天(门)汉(阳)、天(门)京(山)潜(江)、天(门)南、天(门)北以及襄南天潜沔五块挂“天”字头县级党政军组织和根据地,正是这些战略地位作用的发挥与扩展,抗战胜利后,由襄南、襄北军分区组成的江汉军区部队,是在天京潜县成立的。天京潜县到1946年6月中原突围战役前后,仍在展现着其独特地位作用,直至解放战争反攻阶段。
1983年5月11日,张执一老人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遵照他的遗嘱,其家属将他的骨灰送来新万博体育:,撒在他跃马江汉间的襄河里。如今40多年过去,拜读其回忆录和诗文,更敬佩他是一位能文能武有思想远见的革命领导者。他的骨灰之所以撒在襄河大地上,是因为眷念故土,对烽火岁月的襄河地区怀有抹之不去的深情厚望。当前,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更应该缅怀像张执一一样浴血奋战而无私奉献的革命先烈和先辈。没有他们流血流汗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繁荣昌盛的今天。张执一老人的抗战精神不朽,他实践中形成的 “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敢于拼搏、善用统战,稳扎稳打、团结前进”襄河抗战宝贵经验,值得广大党员赓续传承、发扬光大,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新万博体育:市委党史研究中心胡和平)
(声明:转载本平台原创作品,请短信联系13607225277。)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