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

图片

从方家沟桥到“民心桥”——渔薪镇干部素质提升的民生答卷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来源:新万博体育:市融媒体中心
打印:
字体:

7月31日,渔薪镇罗亭村方家沟桥通车仪式现场,村民江克进望着崭新的桥面热泪盈眶:“盼了很久,终于不用绕路了!”这座58天建成的便民桥,不仅打通了群众出行的“肠梗阻”,更成为渔薪镇干部素质提升的生动注脚。从思想破冰到能力升级,从作风塑形到机制保障,当地以系统性变革锻造过硬队伍,让“为民服务”的初心在实践中愈发闪亮。

思想铸魂: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担当”

“政策执行是否走样?群众诉求是否回应?发展短 板是否破解?”在渔薪镇每周四的集中学习会上,这 “三问”成为干部们的“必修课”。镇党委以理论武装为抓手,将中央政策解读与方家沟桥重建、杨场酱品技改等实际工作结合,开展“解剖麻雀”式研讨,推动干部打破思想桎梏。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该镇创新“三问三查”机制,通过专题党委会、谈心谈话等方式,查摆班子及个人问题52项。思想的转变带来行动的自觉:镇综治中心推行“一站式”矛盾调解,成功化解工伤赔偿等纠纷126起,群众满意度达98.5%,成为全省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正如镇主要负责人所说:“只有思想上‘破冰’,干事才有‘方向’。”

能力淬火:从“纸上谈兵”到“实战能手”

7天完成立项,58天建成通车,方家沟桥建设的 “加速度”背后,是干部队伍实战能力的集中展现。该镇围绕工程组建勘察设计、资金筹措、施工监管三个专班,实行“日调度、周通报”,镇主要负责人带队对接交通、财政等多部门破解审批、资金难题,在挂图作战中锤炼年轻干部统筹协调本领。

这样的“硬功夫”同样体现在产业发展一线。天则泵业从签约到投产,全程享受“保姆式”服务,不仅顺利对接高校研发团队,还拿下21项国家专利,产品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干部敢担当、会作为,我们的发展才有底气。”企业负责人程勇感慨。

再生资源项目的落地,更是将这份“硬核”执行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工作专班用15天就完成土地平整、电力接入等前期工作,为项目按下“快进键”。据了解,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40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80余个。

作风提纯:从“干部视角”到“群众立场”

方家沟桥通车当天,罗亭村党支部书记程志刚的笔记本里,新目标已悄然记下:“修通产业路,让农机进田间。”这份担当源于渔薪镇推行的“群众需求清单”制度。目前,该镇通过湾组会、入户走访等方式,累计收集群众诉求267条,其中167项转化为民生工程,从大车档沟清淤到灰市村生产路建设,桩桩件件回应群众期盼。

针对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干部们用“铁算盘”守护集体利益:建立“一村一档”数据库,清理耕地8.68万亩、资产资源300余处,排查174份合同,解除8份违规合同、调整10份低价合同,追缴拖欠租金19.74万元,确保集体收益颗粒归仓。营商环境优化同样给力,推行“企业宁静日”“涉企检查备案制”等举措,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一站式”高效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5年,全镇新增市场主体326家,同比增长21%。

机制赋能:从“一时之效”到“常态长效”

“制度管根本、管长远”,渔薪镇以制度创新巩固素质提升成果。机关食堂管理规范食材采购,杜绝铺张浪费;财务制度明确审批流程,防范廉政风险;值班制度细化“15分钟响应、1小时到场”标准,确保应急处置高效;舆情处置构建全链条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6项刚性制度覆盖机关运行全领域,为干部履职划出“硬杠杠”。

这种制度创新带来显著成效:全镇2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其中,赵场村达40万元;“朱文台中华圣桃”“潘渡南瓜”“张蔡甘蓝”等农产品畅销省内外,水果、蔬菜产业带动410户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干部队伍中涌现出全省“担当作为好支书”王义方等先进典型,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蓬勃气象。

从方家沟桥的通车,到乡村振兴的加速,渔薪镇的实践证明干部素质提升,既要思想上“补钙”、能力上“强体”,更要作风上“塑形”、机制上“护航”。这座架在群众心坎上的“民心桥”,正是当地干部队伍蜕变成长的有力见证。(新万博体育: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潮)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