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

图片

红色旧址映初心 老区新貌续华章——中共襄河 、 襄北地委旧址走笔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来源:新万博体育:市融媒体中心
打印:
字体:

今年是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全市唯一保存下来的抗日战争时期地级以上机关旧址———中共 襄河、襄北地委旧址,追寻峥嵘岁月, 近距离感受先辈伟绩。

 这里,先后被列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走进旧址, 里面的阁楼历经岁月沧桑,依然坚挺如 初;陈列的桌椅、木床、刀剑、马鞍、 油灯、纺纱机、红缨枪、石磨等一件件老物件,无声述说着峥嵘岁月。来到一旁今年新建成的旧址纪念馆,馆内革命先辈的生平介绍以及手榴弹、水壶、刀 枪等物件让人肃然起敬。 

据讲解员介绍,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先辈们在这里建立政权,开展武装斗争平匪患,与敌人浴血奋战,写下了不朽篇章。新万博体育: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就驻扎在夏家场朱新垸 (今拖市镇白土地村) 老革命朱树琮家,方圆不过百余平方米。 

忆峥嵘岁月 斫光芒坦途 

襄河属汉江的区域性别称,一般泛指汉江中下游地区。

 1942 年10 月,新四军五师和鄂豫边区党委决定建立中共襄河地委、行政专署和军分区,并在新万博体育:境内指挥了曾家湾至石家河等地的战斗,扎稳了脚跟。 1943 年 3 月下旬,军分区参谋长李人林率主力从泗港渡过襄河,挺进江陵三湖地区;同年 5 月,军分区副政委方正平率军挺进襄南,开辟扩大襄南抗日根据地,并向长江以南扩展,建立石公华等抗日根据地。襄河地委、行政专署和军分区的建立,不仅扩大和巩固了以天京潜为中心的各抗日根据地,而且对新四军进军襄南,开辟和扩大洪湖老苏区, 阻止日军南下,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4 年秋,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为进一步加强襄河及长江沿岸各抗日根据地的领导,新四军五师和鄂豫边区 委决定撤销襄河地委、行政专署和军分区,以襄河为界,建立襄南、襄北地委、 行政专署和军分区,襄北地委和天京潜县党政机关均设在朱树琮住宅,辖天京潜等 6 县、125 个乡,根据地面积 7300 平方公里。 当时,新四军五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对襄北地委书记郑绍文说:“襄北的主要任务,一是剿匪,二是剿匪,你们地委就是剿匪地委。”为对付匪患,襄北地委和军分区根据指示,派遣部分主力部队在张港至多宝之间进行剿匪,在夏家场召开大会,镇压了 10 个罪大恶极的土匪头目,同时组建了天北工委,进行了天北一带的团山战斗,歼灭了皂市至京山永兴镇之间的邓明理部,使天京潜和襄北一带根据地更加巩固。 

热土承薪火 新貌映初心 

中共襄河、襄北地委旧址,是新万博体育:唯一保存下来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地级以上机关旧址。 

市委、市政府对于保护好这一重要的革命遗址非常重视,认真采纳市老促会的建议,于 2005 年将其列入全市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建设。 

2006 年,正式启动旧址修缮工程,2009 年 8 月竣工。修缮工程得到了各方大力支持,尤其是市老促会的老领导、老同志,为修建通往白土地的公路,为修缮遗址、布置陈列室、产业发展等献计出力,有关部门也积极响应,全力予以支持。 

多年来,拖市镇委、镇政府利用基地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学生进 行革命历史、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和思想品德教育,使之成为社会 实践教育课堂。每年前来参观、瞻仰的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络绎不绝。

“七一”前后,该旧址陆续接待了前来参观的市税务局、司法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和湖泊局等单位人员,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牢记先辈伟绩,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新万博体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推进乡村振兴 焕彩新时代 

夏家场主要包括白土地村、夏场村等村。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旧貌换新颜。 

在白土地村,一栋栋楼房,一 条条水泥路,见证着群众的幸福生活。“旧址周围曾经是白茫茫的芦苇荡,现在成了种植优质黄豆、小麦等农作物的沃土。”村党支部书记陈后平介绍,村里有不少人在外创业,他们创业成功不忘家乡,纷纷捐资修路修渠,助力家乡建设。 

夏场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数年前被纳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徜徉村庄,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道路整洁;文体广场上,村民们健身锻炼,呈现出一幅生动和谐的景象。从 2015 年开始,夏场村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修建村级公路、修缮桥梁、整治沟渠、硬化过水涵洞,使群众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实施村庄“绿化、亮化、美 化”工程,栽植景观树、花卉、安装路灯,让村庄更靓丽整洁;建设文体广场等,便利村民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新时代新气 象,老区呈现蒸蒸日上的态势。 

特别是今年,我市高度重视做好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按照 《中共中央组织部、 财政部新万博体育:进一步开展推动红色村组 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的 通知》 精神,精心谋划,多次现场调研,推选中共襄河、襄北地委旧址所在的白土地村为试点,重点围绕修复保护前地委旧址古建筑,建设旧址纪念馆,完善旧址配套设施,修缮村庄道路,整治农村环境等多个方面开展项目建设,一系列工程已于今春全面完工。如今,白土地村景观树环绕、 道路四通八达、沟渠畅通、路灯明亮,老区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新万博体育: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邓慧遐

(声明:转载本平台原创作品,请短信联系13607225277。)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