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

图片

“归雁”变“头雁”反哺桑梓 新农人携手乡亲奔富路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5日
来源:新万博体育:市融媒体中心
打印:
字体:

从在外务工经商、对农业一窍不通的“门外汉”, 到远近闻名的种梨王;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如今带动 60 多名乡亲在家门口就业,让幸福新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吴志祥———这位“新农人”的朴实心愿, 正在家乡这片充满生机的梨园里一步步变为现实。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岳口镇幸福新村的果然甜生态农场梨园,满目翠绿,生机盎然。沉甸甸的砂梨套袋挂满枝头,压弯了枝条。工人们穿梭其间,顶着烈日采摘,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归雁返乡创业:从“门外汉”到“种梨王”的逆袭 

时间回溯到 2019 年,为照顾家庭,年近 40 岁的吴志祥回到家乡幸福新村,创办了果然甜生态家庭农场。面对完全陌生的农业领域,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决心跟着村里的老书记学习种梨。 

“我和妻子去省农科院选苗时,专家看着我们说, 你们夫妻俩不像干农业的……这话当时让我们挺受打击,但为了让日子有个盼头,我俩就憋足了劲儿,非得干出个样子来不可!”吴志祥回忆当年去省里请教专家的情景,现在才明白是因为干农业很苦,专家以为看起来白净年轻的夫妻俩吃不起苦。 

当年,吴志祥流转了 200 余亩地,引进了省农科院推荐的苏翠一号、翠玉等优质砂梨苗,一切从零开始摸索。 

创业路上挑战不断。第一年,金龟子肆虐成灾, 缺乏经验的他只能用最“笨”的办法———每天晚上和 妻子打着手电筒,在梨园里徒手捉虫。更考验人的是,梨树种植周期长,从栽下树苗到挂果丰收,需要整整三年的耐心等待。这意味着在头三年里,他只有投入,看不到回报。巨大的资金压力和未知的前景像两座大山压在肩上,但吴志祥硬是咬紧牙关,靠着不服输的倔劲和对未来的期盼坚持了下来。 

攻坚克难结硕果:生态种植打响“果 然甜”品牌 

困难并没有压垮他。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 吴志祥刻苦钻研,像海绵吸水一样坚持学习,逐步掌握了绿色防控、平衡施肥、果实套袋等关键技术。他在梨园应用的“梨瘿蚊生态防控技术”在湖北乡村振 兴实用技术大赛中获优秀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梨树终于在第三年挂满累累硕果,迎来首次丰收时,吴志祥悬着的心落了地。更让他惊喜的是,得益于他坚持的生态种植理念和科学管理,第一批砂梨品质出众,一上市就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订单纷至沓来。这不仅是对他三年不舍昼夜艰辛付出的最好回报,更让他看到了生态农业的巨大潜力,信心倍增。 

如今,核心梨园面积稳定在 100 余亩,年产优质砂梨 40 多万斤。同时,得益于生态管理和科学选种, 他种出的梨子汁水丰盈、口感清甜爽脆,出众的品质 不仅吸引了周边群众购买,还引来了不少电商主播主动上门带货。 

“电商主播们尝过我们的梨后都说好,主动找我们谈合作,签了批发合同,定期开车来拉货。”吴志祥说,如今,砂梨乘着电商和物流的快车“飞”出了 农田,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及宜昌、武汉等大型水果批发市场,年销售额直逼 300 万 元。同时,梨园的观光采摘也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 客。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果然甜”品牌日益响亮, 记者采访间隙,不时有市民慕名前来现场采摘。 

头雁领航增收:从个人发展到带动乡邻 

健康发展的梨园成了幸福新村及周边村民的“就业加油站”,目前,吴志祥的农场稳定带动着周边 60 多名村民就近务工增收,繁忙时用工逾百人。梨园中,村民张阿姨一边麻利地分拣梨子一边笑着说: “我平常在这帮忙除草、施肥、疏果、摘果,到了销售旺季还帮着打包,一天能挣 100 多块,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这日子啊,真是越过越有奔头!” 

吴志祥的成功创业,点燃了周边农户的致富信心。他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带动大家一起种梨,共同致富。一名种植户表示,吴志祥这小伙子实诚,从拉防鸟网到套袋技术,他都手把手教。跟着他学科学种梨,我们这些散户心里也有底了。“新万博体育:砂梨”名气大了,我们也沾光,很多人 慕名来采摘,顺带帮我们把梨子销出去了。

 站在硕果累累的梨园中,吴志祥目光坚定。他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引进新万博体育:优质品种,延伸产业链条,目标是打造一个集种植、采摘、销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示范园。 

从当初的“归雁”回巢,到如今成为带领乡亲们共同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吴志祥用汗水和智慧,在家乡的土地上书写着新时代农人创业带富、反哺桑梓的生动篇章。(新万博体育: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邓慧遐 见习记者宋志轶)

(声明:转载本平台原创作品,请短信联系13607225277。)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