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技术人生——记湖北益泰药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正友
●本网记者 彭丹
近日,我市科技事业再添浓墨重彩一笔:湖北益泰药业有限公司的一项发明专利,获得了美国专利局的发明专利授权,这是该公司首次获此技术荣誉。
这项专利,以公司总工程师王正友为主要发明人。
2008年,身为高级工程师的王正友加盟益泰药业,成为了公司技术领军人和技术“宝库”。他丰富的技术经验、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过人的创新思维,引得同行们刮目相看。
在益泰,王正友以满腔的热情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谱写了一个大写的技术人生。
改环境 引人才
刚加入益泰时,王正友十分着急:公司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成绩,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药行业,公司发展后劲堪忧。
改善环境、引进人才,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显得极为重要。
王正友着手整改实验室,扩展实验室空间,改善实验条件,为科研开发和人才的引进创造条件。同时,他积极协助人事部门招聘人才,引进了30多名专业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充实了技术力量。
针对公司每年研发项目少的问题,王正友完善了技术创新奖励政策,充分调动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正友到益泰后,共申请22项国家专利,其中5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3项科技成果获市科技成果进步奖。
找差距 破困局
肝泰乐和阿昔洛韦是益泰的主导产品,王正友进入公司后,通过反复调研,发现这两个产品的收率低,工艺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竞争优势不明显。
为改变这一现状,王正友一方面组织公司项目工程师了解国内国际同类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时刻跟踪国际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开拓自己的思路。
那段时间,王正友没有节假日休息日,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每一个管道、每一个仪表、每一台设备、每一项操作,找差距、找问题。
终于,在王正友的带领下,肝泰乐的生产收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每年为公司增效近千万元,益泰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肝泰乐生产企业。同时,阿昔洛韦的质量也达到最新的美国药典标准要求,畅销印度、俄罗斯等国家。
挑重担 攻研发
三氯蔗糖是益泰加快发展的一个战略品种,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生产技术工艺复杂,产品生产成本高,公司三次从外界引进技术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以失败而告终。
面对这种局面,王正友主动承担起自主开发的重任。
王正友患有腰间盘突出,不能长时间坐立。他每天上午在医院治疗,下午坚持工作。每次开会,他只能站立着,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不得已手术后,他在医生的坚决反对下出院,继续跟进开发项目。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他终于成功研发出了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设备投资小、原料种类少、竞争优势明显等优点的三氯蔗糖新工艺。新工艺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生产成本大幅低于国内同类生产厂家,被国内外客户包括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公司所接受。
调结构 创新品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王正友坚持开发与培植“起点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污染小”的四高一小产品。
在王正友的带领下,益泰药业品结构得到调整与创新,实现了由“单一系列向多个系列,单一产品向多个产品”的调整和转变。形成了医药原料药、食品添加剂、环保等产品于一体的产品格局。
从2008年开始,公司先后推出了盐酸克林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阿托伐他汀钙、美罗培南等16个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丰富了公司的产品品种,优化了公司的产品结构,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产品基础。
近两年来,公司申请了12项发明专利,其中有9项是由王正友主导开发并申报的。今年,他有2项工艺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医药行业往往容易产生废弃物,但没有真正的废物。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放对地方,就可以变废为宝,成为资源和财富。”对于环保工作,王正友时刻挂在心上。
2009年,为解决肝泰乐废弃物冒烟的严重环境问题,王正友经过仔细的市场分析和调研,提出了将肝泰乐母液制成草酸,将肝泰乐和草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硝酸尾气生产亚硝酸钠的建议。
几个月里,他组织工程师日以继夜的开展工艺技术研究,终于让硝酸废气不再冒烟了,不仅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而且延伸了公司产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链,上述两个产品每年可为公司新增利润1000万元以上。
“他使益泰充满生机与活力,他用自己的学识诠释了总工程师的价值。”益泰药业的同事如此评价王正友。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