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驿镇中心学校开展沉浸式嵌入式听评课
5月的新万博体育:东乡古镇,教坛涌动着教改创新的热潮。干驿镇中心学校一场为期近一个月的沉浸式嵌入式听评课活动,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全镇中小学的课堂,正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教研改革创新注入鲜活力量。
此次活动聚焦新进教师成长与薄弱学科攻坚,结合新万博体育:市第四届“新万博体育:好课堂”活动部署,由镇中心学校教学教研分管负责人牵头,组建专业听评团队。听课前,团队会细致查阅教师教学设计,用“嵌入式点评”提前评价教学预案;课堂上,他们以“推门听课”的方式深度观察师生互动;课后则立刻组织学科教师围坐研讨,将2022年版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教学建议。干驿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李焱老师感慨:“点评不是挑刺,而是和我们一起琢磨怎么让知识点在学生心里扎根,这种‘陪伴式教学教研'特别暖。”
在镇中心小学一年级(4)班的数学课上,听评人员发现蒋伟圣老师讲解“两个数的相差关系”时,因缺乏生活情境设计,孩子们频频盯着课本发呆。大家当即建议结合教室场景设计实践任务:让学生们分组统计男生与女生的人数,用彩色积木摆出两组数量,再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直观理解“多几少几”。改进后的课堂上,孩子们举着积木争先恐后汇报:“男生18人,女生20人,女生比男生多2个!”当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教室里的人数对比、文具数量统计,原本枯燥的数字瞬间化作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星光。
这样的案例在活动中屡见不鲜:二年级李园老师执教的语文课《黄山奇石》,让学生通过捏塑校园假山感受文字韵律,用“给奇石取名”激活想象留白,以儿童视角构建“朗读—想象—文化—评价”的具身体验链;三年级刘媛老师的英语课将数字教学与数学统计跨界融合,在“废旧物品回收”项目中,学生用英语统计废品数量、表述分类方法,让语言学习与环保实践同频;董培艳老师的六年级科学课《撬重物的窍门》以杠杆原理为核心,学生用筷子、橡皮筋搭建模型,在控制变量法实验中理解杠杆原理,通过生活中的杠杆运用实现知识迁移,情景创设、实验设计、项目应用的结构化设计,精准落实探究式学习要求;道法课《多彩的世界文化》以见面礼仪为切入点,通过多种情景模拟,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文化多样性,将跨文化素养培育融入生活化实践,彰显思政课的育人底色。
每次点评结束,镇中心学校分管教学教研的负责人总会拉着教师们坐下交心谈心。在干驿初中的英语教研组,针对部分青年教师反映的“教研笔记写得多、用得少”问题,他提出了“三问教研法”——这节课最打动学生的是什么?如果再上一次会修改哪里?学生的某个突发提问该如何回应?这些直击教学痛点的交流,像钥匙打开了教师们的心扉,也让教研从纸上的文字变成了脚下的路。他同时寄语青年教师,务必克服“躺平”“佛系”心态,争做育人标杆,强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操守,鼓励教师通过“学书本、学网络、学同行、学实践”夯实教学教研功底,从“站好讲台”、“站稳讲台”、“站牢讲台”到“站高讲台”的跨越中,执教的每节课都成为滋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沃土。
这场持续20多天的教研实践,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干驿镇基础教育人对课堂的敬畏与创新。当听评课不再是冰冷的检查,而成为教师成长的“孵化器”,当点评交流化作育人智慧的“充电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课堂效率的提升,更是教育本真的回归——让每一节课都成为滋养学生生命的土壤,让每一次教研都成为教师拔节生长的阶梯。这或许就是干驿镇此次活动最动人的注脚。(新万博体育: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周翠平)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