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脑软件 → 55岁农妇杀害3岁男孩一审被判死刑 → 来玩德州app v2.621 PC版
v5.24 安卓免費版
v8.470.3631 安卓免費版
v4.629.7423.934830 安卓漢化版
v9.372.9446 IOS版
v7.922.3541.622925 PC版
v3.284.4322.6826 安卓版
v9.703.9722 安卓最新版
v1.665.6710.691463 安卓版
v9.448 安卓版
v7.815.3084.152388 最新版
v1.216.8697.268594 安卓最新版
v1.661.2161 安卓版
v5.59 PC版
v2.35.6472 最新版
v6.257 PC版
v7.163 安卓最新版
v4.873.6659.262954 最新版
v3.743 PC版
v1.876.7690.167764 IOS版
v8.8.2398 IOS版
v3.584.2237 安卓免費版
v5.246.4702.138847 PC版
v3.717.9401 安卓免費版
v2.752.4933.9163 安卓版
v1.933.311.245029 安卓漢化版
v7.936.487.962475 PC版
v7.677.6310 最新版
v9.724.7377.786046 PC版
v6.628.3595.633693 安卓漢化版
v6.976 安卓免費版
v9.897.7298.13920 安卓最新版
v6.736.3338 安卓免費版
v1.456.4201.379753 安卓版
v2.683.2420.226247 IOS版
v5.859.3758 PC版
v2.707 安卓最新版
v7.238.8090.77520 安卓漢化版
v9.387.7400 安卓免費版
v4.444.8664 安卓最新版
v2.772.2560 安卓漢化版
v3.890.8626 安卓漢化版
v5.41.5673.806309 最新版
v8.898.5821 安卓免費版
v9.107.8687.770884 最新版
v3.836.8224.13299 安卓最新版
v5.800.2837.951246 IOS版
v9.895.1742.480243 安卓版
v1.728.1786.802614 安卓版
v7.631.8332.609608 安卓免費版
v8.353.6423.862851 最新版
v2.893.4351.812734 最新版
v1.683.6121 最新版
v7.779.6287 安卓漢化版
v6.165.7820.809079 安卓版
v6.396.3497.879807 安卓版
v9.442.9138.375401 最新版
v3.590.4701.34370 PC版
v8.749.3441.294703 安卓免費版
v2.191.143.412805 PC版
v6.420.2059.479279 IOS版
v9.681.9485.956059 安卓版
v1.943.8429.405961 PC版
v6.479.5690.163925 安卓版
v3.191.2644.838238 安卓最新版
v4.19.2251 安卓最新版
v7.482 安卓免費版
v2.681.3703 安卓版
v9.726 IOS版
v3.309.1183.215060 PC版
v6.405.1660 安卓免費版
v4.724.3003 安卓版
v5.211.6101.306363 安卓免費版
v4.939 安卓漢化版
v6.880.6410.430527 最新版
v6.97.926.475385 安卓漢化版
v9.964 PC版
v6.97.7472.363978 安卓漢化版
v9.815 PC版
v1.316.4317 最新版
v2.758.1510.708000 安卓最新版
来玩德州app
智东西作者 李水青编辑 心缘
智东西11月21日杭州报道,上线仅三天,蚂蚁集团首款全模态通用AI助手“灵光”便跻身iOS免费工具榜第一、App Store总榜第七,成为2025年底最受瞩目的通用AI助手竞争者。
▲灵光App迅速登顶App Store免费工具榜(图源:App Store)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两天前刚现身蚂蚁园区,他对这款产品寄予厚望。蚂蚁集团CTO何征宇在采访中透露,马云期待这款产品能“往前冲第一”。而截至昨日下午,灵光App下载量已经突破50万,远超团队今年全年目标。
在字节“豆包”、深度求索“DeepSeek”以及同时阿里系的“千问”等通用AI助手已有一定声量的背景下,蚂蚁这次推出的“灵光”有什么独特之处?又想要如何影响当下通用AI助手市场的格局?
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智东西等媒体昨日抵达杭州蚂蚁园区,与蚂蚁集团CTO何征宇、灵光负责人蔡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从产品基本面来看,“灵光”首批上线三大功能:“灵光对话”、“灵光闪应用”、“灵光开眼”。其开创性地在移动端实现“自然语言30秒生成小应用”,支持输出3D数字模型、音频、图标、动画、地图等全模态信息,并且交互“丝滑”。(《蚂蚁灵光App空降!太丝滑了,零门槛生成专属应用》 )
▲灵光App拥有极简的视图(图源:灵光)
而通过本次近两个小时的采访对话,我们对蚂蚁AI超级入口战略、灵光App设计理念及技术亮点以及整个通用AI助手赛道的产业趋势,都有了更深入了解,主要信息干货如下:
1、马云内部表示期待“灵光”团队“往前冲第一”,并认为原定“年底20万用户”的目标“太低了”。
2、开发“灵光”的是一支200多人的AGI“探索小组”,从研发到工程都在统一主轴下工作。
3、不主动对标ChatGPT等竞品,“不认为对标是一个特别好的目的”,认为现在谈竞争为时过早。
4、与豆包、DeepSeek打差异化,一大特色是“一句话生成应用”功能,定位普惠、低门槛,与Cursor等专业工具也形成差异。
5、回应与“千问”的竞争:是共赴AGI的“战友”和“兄弟”,并用“沙漠中分路找水”比喻协同探索。
6、“灵光”底层为多模型混合架构,采用了包括阿里“千问”及蚂蚁自研开源模型等在内的多个模型。
7、业内首个基于全代码生成的产品,类似于从Email进化到Web,背后解决了代码输出量比文本高“五六倍”的膨胀率带来的流畅度挑战。
8、认同“模型即产品”,明确灵光现阶段是“Save time”的“效率类”产品,主轴并非情感陪聊。
9、承认产品存在不完美,但认为这是在“模型能力边界上创新”必须付出的代价,并相信会快速优化。
10、蚂蚁支持几大AI助手的算力储备充足,AI Infra技术大大提高算力效率,“业务的成功掩盖了我们技术的光芒”。
本次采访的主要速记内容如下,智东西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一、新万博体育:蚂蚁AI超级入口战略:不对标任何产品,马云让“冲第一”
Q1:前两天,马云先生出现在蚂蚁园区,他对这个产品有没有什么评价?
答:马老师他那天来肯定不是因为“灵光”(笑)。然后他今天早上跟我聊的是希望我们要“往前冲第一”。我跟他说的是,我们本来也没这个期待,本来是准备玩一玩,年底到个20万用户,他说“这个目标太低了”。现在来看,我们昨天已经完成了年底目标。
Q2:灵光APP与阿里千问App发布仅相隔一天,两者有什么联系?底层用的是千问模型吗?
答:产品发布方面,我们确实没有约好。我们为什么会选18号?这是“灵光”自己算的,有了这么一个机缘巧合。灵光底层用了多个模型,也包括了千问,以及蚂蚁自研的开源模型。
Q3:“灵光”有对标的产品吗,比如ChatGPT?是否会与“千问”或其他产品共同争夺“国民级AI应用”的头把交椅?
答:我不认为对标是一个特别好的目的,它可能是你产品到一个阶段后的结果。从产品的角度,我更愿意用发展的思路向前去看,说现在的模型能力是什么?现在产品表达是什么?半年后模型能力能演进到什么程度?能够解决什么样的用户需求?我认为这个想法在AI时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未来的若干年内,模型的能力依然在持续的演进,所以基于大模型的应用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现在依然处在早期。
首先短暂的第一名可能是没那么重要的,然后你去直接对标一个竞争对手也是没那么重要,甚至是错误的。
其实这个理念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反复的在不断地被验证。就跟当年各种短视频平台扎堆,还有产品一骑绝尘,后来抖音突然在某一年横空出世,并且在这几年成为一个国民级应用。本质上还是说这个赛道足够的宽广,给用户体验的提升空间非常大。
在现在AGI时代,我们认为是一样的,这个赛道足够的宽广,然后模型的能力依然会有持续的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准正确的方向,基于模型的能力向前看,一路狂奔。等我们奔到模型能力进展没有那么快的时候,再去回头看一看整个市场的格局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竞争对手。
Q4:具体聊一聊灵光App和千问App的竞合关系。有人说“灵光”和“千问”的发布,意味着阿里系打出“通用+垂直模型”的组合拳,对此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答:我理解应该是共赴AGI的这种“战友”和“兄弟”的感觉。
因为AGI的技术空间和市场空间都是巨大的,它也充满着不确定性。我经常打一个比方,就是说我在沙漠中要找水的话,我一定不会把所有人都派到一个方向走,一定是好几路一起去找,谁找到了大家一起分,应该是个这样一个逻辑。而且在很多的技术上,我们大家都比较开放,我们还开源了自研万亿参数模型;AGI时代就是开源开放时代,没有这种开放精神,大家都很难进步。
Q5:为什么蚂蚁不再把AI嵌入支付宝,而单独推出一个灵光App?是如何与集团的其他板块去协同的?
答:不是说不选择嵌入支付宝。支付宝下拉的“快捷访问”中的AI助手,其实还是运用了大模型技术,比如可以用下拉语音对话叫车。每一个产品最关键的是说要有产品主张,或者说你到底解决什么问题。这些东西已经在支付宝主端开始慢慢落地了,再单独发一个App的话大家感知可能没那么强。这又回到了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很多技术已经慢慢扩散到蚂蚁的其他几大支柱产品,大家都会陆续看到新进展。
Q6:你们短期内会有什么目标?比如20万下载量已经达到,下一阶段目标是多少?
答:我们没有朝着什么对标去走,但我们希望被别人对标一下。20万下载量是一个指标,它不是目标。灵感的目标还是我们想成为一个开放性的、有主张的、大家能喜欢的用户产品。
二、新万博体育:“灵光”产品技术亮点:定位效率产品而非陪伴,移动端“手搓应用”是特色
Q7:灵光App的产品差异化特色是什么?
答:从产品特色的角度来讲,我觉得“闪应用”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能力。现在已经上线了两天,我们在观察用户行为的时候,发现很多用户会长轮次地用“闪应用”,这超出我们在上线前的预期——他们平均的在一个案例里修改达到6轮,其中有一个用户他连搓两个多小时,改了一百多次,做了一个应用。这是让我们非常惊喜的地方,因为至少验证它向某些用户实现了实实在在的Deliver(交付)。
灵光App的“闪应用”是业内第一个把“手搓应用”真的做到移动端的产品。产品本身足够的新,虽然还不完美,但是对很多用户来讲,它解决了之前完全解决不了的问题,解放了很多人的一些生产力。
▲用灵光App一句话生成“记账”和“云养猫”应用(图源:智东西)
Q8:从3月立项到11月上线,团队是如何确定了现在的三大核心功能(灵光对话、灵光开眼、闪应用)?中间是否经历过艰难的取舍?
答:在开始的时候,我们新万博体育:的是聊用户的价值和主张,功能是在讨论清楚价值之后在确定的。
当时我们有两个判断,一是判断回合制的“主对话”方式,依然是一个天花板足够高、能够承载未来若干年模型能力发展的一种形式。所以就有了刚才的三大功能里面其中的两大——“问答“和“闪应用”。
“开眼”是说,除了这种回合制的交互之外,我们有没有实时的交互。其实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大致也就分成这两种:一种是你来我往,一种就是面对面的交流或打电话实时交流。所以这种回合制的交互和实时交互,是我们对产品本身在交互层面的一些思考。
回到“闪应用”,选用过程其实相对更特殊一点。今年1月我们整体在做规划的时候,先出了一个视频Demo,然后当时就把这种类似的可交互的功能规划进去了。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当时算法同学就看到设计同学在做这个视频,他就说你们做得太酷炫了,问这是用来干什么的?设计同学跟他说做的是你们下个季度的OKR,然后那个算法同学就对不做声了,默默的回到了座位。其实在那个时间点,我们也不知道这种实时可交互的方式,到底能不能够在一个10秒左右的时间生成一个像今天这样“闪电”般的的效果。但回过头来看,好像一切顺理成章。
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这个事情没有那么的明朗,当时确定的是Coding能力很重要,并且这个能力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效果?其实这在当时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但我判断这是在AGI时代的一个核心能力,就设下了这个方向。
Q9:在进行快速研究时,灵光生成的内容排版清晰、可读性强。想请问,这类回答是否基于预设的呈现模板,还是主要由模型自身的生成能力驱动?
答:这也是这一代的AI产品跟之前的很多产品最大的一个区别。我们不再需要靠预设模板去达到好的效果。甚至你看同一个问题,刷新重新问一下,他可能会呈现不同的优美排版,信息效率同样的高。
▲灵光App生成的内容图文并茂、排版美观(图源:智东西)
这里面的核心的是我们的产品主张。比如说对于信息的获取,我们有几个维度是非常关键的要求:多、快、好、新。就是信息要丰富,信息出来的时间要短,你不能等个一两分钟;然后信息要好,这个好包括基础准确性、阅读体验等。然后还有信息要新,比如今天上午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中午去问就应该有相关的结果。
所以在这样的产品主张的情况下,我们会把这样的主张去学到模型里面,然后同时给模型一定程度上发挥空间,同时尽量限制他的幻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做到相对丝滑的整体效果。它会更像一个人的回答。这里本质还是依赖很多模型能力跟算法。
Q10:支付宝此前推出过“探一下”功能,“灵光开眼”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也和“探一下”有共通之处,比如灵光也会分析场景里的精彩内容,然后实时呈现到画面之中。请问“灵光开眼”和“探一下”在技术实现或设计理念上,是否延续或借鉴了“探一下”的经验?
答:“探一下”是我们团队去年的产品,它是在支付宝内的一个功能。它的功能是当我看到一个场景,给它拍张照,它会针对这个照片进行一些分析,这是我们去年的一个视觉原生入口的尝试,本身也有非常多的访问用户。
今年在灵光里面的“开眼”功能,是在“探一下”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升级。它不是只是拍一张照片做一些分析,而是能够在实时的场景里去展示出你想要得到的信息。底层逻辑是我们认为“人与世界交互的方式是连续的”,所以“我们在AGI产品里面呈现的方式应该也是连续的”。但背后很多的算法技术、理念都是一脉相承的。
Q11:“闪应用”不支持修改代码?
答:这也是一个产品主张。因为绝大部分人不具备直接修改代码的能力。“灵光”在这个点定位跟Cursor不一样(为专业用户而生),灵光编程整体门槛会更低一些,另一方面它可能也会牺牲一些编程灵活度。
Q12:马斯克预测未来5到6年之内,AI崛起会推动传统App消失,灵光生成的应用会不会符合这个预期?
答:我认为未来这样的形式创作会越来越普遍,它是一个大势所趋。但至于说未来这样形式的应用和传统App是不是会共存,以怎样的方式共存,并不是我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但我相信共存方式还是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
Q13:请问灵光未来是否会考虑打造完善的闪应用生态体系,例如提供官方的应用托管平台或应用市场?
答:未来这方面的能力是有待考虑的。我们核心还是希望能够做到普惠,所以凡是符合这样的产品主张的功能都是在考虑之内的。
闪应用今天还是一个非常早期的形态。因为我们相信未来6-8个月内,整个模型的Coding能力肯定会越来越强。我们今天依然坚信这是一个技术演进的必然趋势,所以闪应用肯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丰富,就像GPT-3.5到GPT-5有一个过程。等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推出这种MarketPlace或生态平台。但是它的一个前提是,我们的质量可以达到“多、快、好、新”的精品,因为只有精品大家才有分享欲、消费欲。
Q14:灵光App实现了很不错的一个交互,像一款GUI(图形用户界面)产品,之后在这方面会有什么更进一步的探索?
答:讲实话,我们在推进产品中的思路不是说一定要做一个GUI的产品,核心还是希望在信息传递的过程当中实现效率最高。我们还是沿着这样的一个产品主轴,再结合整个模型能力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模型写代码、调动各种工具,确实到了一个不仅是能够降本增效,还具备生成用户消费级内容的一个临界点。
然后对我们团队,包括对整个蚂蚁,在很多技术上面我们都走在科技的前沿,我们都会去尝试现在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所以在这一块,我们未来也依然会用闪应用形式、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多模态的形态等,还比如还未透露的SVG(可缩放矢量图形)形态,用这种形态为用户讲解“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等动态演示效果。所以其实我们会做很多这样的一些尝试。
我们相信,在过去我们看到的互联网上所有的内容,本质上都是用代码生成的。只不过这些代码以前都是人去写的。未来我们完全有能力去重塑整个互联网的内容和服务生态。本质上还是因为我们相信代码能力越来越强,编程的能力越来越强。我们把这些能力用好,整个信息的呈现方式、交互方式会有质的提升。
Q15:就我的体验,灵光在生成图片时对一些意境不是特别理解,文字润色上会出现生硬的情况,接下来的产品会不会在这方面有更好的优化?
答:下次你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刷新一下,可能结果就对了(笑)。
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它反映了两个点:第一个点就是刚才聊的,我们是在模型的能力边界上做一些创新,这就意味着可能并不是所有的能力都非常稳。当然我觉得这也是需要付出的一些代价,如果去等所有的技术都非常成熟了,我们可能就失去了很多迭代跟先发的机会。这些问题随着模型能力的提升,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然后第二点,现在市面上但凡做得比较好的产品,它都有自己的产品主张,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豆包里面很多打电话的功能很有特色,DeepSeek里的深度思考的功能也很有特色。对灵光App来讲,也有自己的产品主场,我们需要做的都是把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部分打得非常的长。任何一个产品不是要解决所有人的所有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有非常多不同的公司。我们希望灵光能够在最擅长的一些场景里打透打穿,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用户群,对这部分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Q16:灵光定位一个更偏工具型的产品,产品设计中的取舍是什么考虑?比如它的记忆功能、陪伴情绪等功能方面与上下文等技术迭代速度上如何取舍?
答:我个人观点是,上下文本身跟工具的属性并不矛盾,或者说我们可能不一定要用工具这个词。本质上它解决的一类问题是效率类问题。现在大部分的互联网产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效率类,它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就是Save time(节省时间),说到底是在什么场景里怎么去Save time,比如百度搜索、大众点评、ChatGPT等;还有一类产品其实是杀时间产品,比如说最典型的是抖音。很多时候大家可能是一天上班很累了,然后打开抖音去看一看。
一个产品开始的阶段需要有一个主轴。我们的产品主张,是把灵光的主轴定位在效率侧。当然你说一个产品发展到后面,它可能二者都会有涉及。那么在这个阶段,灵光现在主打的功能并不是陪聊,不管是情感的陪聊还是IP陪聊,并不是目前产品的一个主张。我觉得这个新万博体育:还是对于一个新产品,我们还是认为想要先把长板拉得足够长,然后再去补其他的短板,可能这是一个效率最高的方式。这也是一个更容易让用户记住,能够创造新万博体育:用户价值的。
三、新万博体育:通用AI助手赛道格局:“今天讲的竞争不是竞争”,与豆包、DeepSeek打差异化
Q17:AI to C市场已有一些产品,现在入局,是否会觉得“起步稍晚”?比如字节豆包有抖音的流量,腾讯元宝有微信社交生态,那么蚂蚁“灵光”的底气在哪?同时挑战在哪?您如何看整个行业的竞争?
答:我还是不期待用竞争的视角去看这个东西,因为机会太大了。我们相信它是一个互联网级别的机会,我们至今至少享受了30年的互联网时代红利。那大模型从2022年至今也才三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说你今天讲的竞争,我认为都不是竞争。只是有人暂时在一个方向上找了一桶油,有人找到了一个苹果。
第二个,在AI to C的这个方向上,我认为还是要看大家的理念是什么。比如豆包的打电话功能、DeepSeek擅长的推理模型,已经能够帮大家解决很多问题了,我们没有去也特别关注这些。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到底能帮用户解决什么样的真实需求,刚才说的信息获取效率肯定是个问题和痛点,所以我们是朝着这个方向去走的。
而且我们相信,因为我们看到了这些问题,并坚持我们的技术理念,我们团队所有一流的工程师都在这个方向去努力,那么我们肯定能走得比较快,或者比别人好。所以才能赢得我们今天超出预期的结果,我认为这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Q18:您说就是从年初开始组建这个AGI攻坚队伍,你们是怎么去规划这种产品和研究两个方向的目标,你是怎样去规划AGI蓝图的?
答:我们不叫攻坚小组,叫探索小组。我们也不存在两个目标,你们后面会看到你说的多位大佬的作品,都是在同一个赛道里面各司其职。
我认为今天的时代的红利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把做的Research(科研)变成一个普惠的产品,我们就有新万博体育:的红利。从这个逻辑来讲,我们必须加快这个速度,加快循环效率。因为某种意义上,可以做的研究方向太多了,但从用户视角去看产品,研究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一直讲的效率。
我们有一系列的战略选择,为什么会做Diffusion(扩散模型)?是因为它的至少从Close generation(最近一代)的效率来讲是非常好的;为什么会做Coding(编程)?我们坚信Coding既是语言的延伸,也是各种各样的媒体的表达形式,那我们就要把效率做到极致;你今天看到的“灵光”的所有的东西,哪怕就是文字,它其实也是html,这里面其实对Research的要求是很高的。
其实很多朋友第一个反应是问你们为什么做得这么快?因为我们产生的代码和同样的文本来比,它的膨胀率是非常高的,大概有五六倍。那你如何能够瞬间跟文字一样的流畅地输出?其实我们是在硬件利润上,包括在模型架构,从数据到系统上下了很多功夫。
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并不是说分头在行动,而是说从研发到工程,到产品,都是在一个主轴上——就是如何让用户获得信息的效更高。
Q19:如何看待“模型即产品”?
答:我认同“模型即产品”。作为一个产品来讲,它本身就是要解决用户的需求。解决用户的需求其实有很多种方式,有时候我们用模型去解决,也有时候我们堆人去解决。大模型能力带来了很多变化,我们会越来越倾向于用模型的方式解决,虽然很多时候短期内堆人更快,但是这种方式往往是不可持续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灵光的定位依然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技术产品——一个大模型出口。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同模型即产品”。
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做好了一个基础模型,其他什么也不用做,然后把这个模型扔在外面,它就会变成一个日活过亿的国民级产品,我觉得大概率不会发生。原因是模型是一个底座,它提供了很多能力,但每个人的需求千差万别,怎么才能够嫁接模型能力到用户具体的需求上,这里面其实是需要产品经理、设计师、运营、算法、工程等团队做很多的工作,共同去探索究竟模型的能力成长了,能解决哪些几年前解决不了的用户需求。
我们只有在模型能力跟用户需求的边界上不断地探索,才有可能去挖掘出很多新的点。
其实“灵光”App里面的“闪应用”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我们在这个模型能力的边界上找到了这么一个点,然后用普惠思维把它做到了移动端,让每个人都能够一句话生成应用。而在过去,无论你堆多少资源也做不到这样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模型跟应用要齐头并进,这也是我们整体去做大模型产品的一个理念。
Q20:灵光App在蚂蚁生态当中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答:我经常开玩笑说一句话,就是“蚂蚁业务的成功掩盖了我们技术的光芒”。虽然“灵光”今年3月才立项,但前期所有的技术其实是转化到了上来。今天来看,“灵光”还小,我们对他的愿景肯定是美好的。在AI时代,我们肯定得有一款自己的代表产品,可能是“AQ”、“蚂小财”,也可能是“灵光”。但就像蚂蚁当年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有了支付宝,然后有了余额宝、网商银行一样。
我们在不同的方向去探索,希望“灵光”成为所有人的全能的助手,“AQ”成为所有人的健康管家,“蚂小财”成为每个人的“数字巴菲特”,这种愿景指引我们在不同方向上(前进)。其实就是尽你所能去找那口井的感觉。今天来看,我们不是说有一个推导目标,而是探索是一些不确定的东西,恰好这种不确定性带来了非常好的机遇。
灵光区别于其他产品的地方,一是它站在我们技术的最前沿,二是它也是在一个不确定性中去寻找确定性的一个产品。
相关版本
多平台下载
查看所有0条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