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4.344 安卓漢化版
v5.81.6401.522211 安卓漢化版
v3.138.6747.610467 最新版
v2.89.8008.656903 安卓免費版
v7.796.8119.123247 安卓漢化版
v6.889.1927.56367 安卓版
v4.733.3928.470404 安卓漢化版
v8.206 安卓版
v5.227 最新版
v5.925.4192.296662 安卓最新版
v3.943.5251.450913 安卓最新版
v2.703 安卓最新版
v2.790 安卓最新版
v7.93.218.54091 安卓免費版
v4.724.3692.528308 PC版
v4.178.8086 最新版
v2.430.8127.198876 IOS版
v7.274.4428.909271 安卓最新版
v8.92.5578 安卓免費版
v2.1.5558.156233 安卓免費版
v8.997.2424 IOS版
v3.115.7570 PC版
v5.612.1426 安卓免費版
v8.473 安卓最新版
v8.244 安卓漢化版
v3.104 安卓最新版
v9.567.7134.888185 安卓版
v6.15.6084.983140 IOS版
v3.226.4116.723908 最新版
v8.728.3023 安卓最新版
v9.80.164.383243 IOS版
v5.671.7643.777101 最新版
v4.141 最新版
v8.343.7975 安卓版
v4.639.3188.277459 安卓最新版
v1.85.4033.399682 PC版
v7.64 安卓免費版
v2.903.7224.539990 最新版
v8.565.3511.805594 安卓免費版
v1.97.9299 安卓版
v7.759.4329 最新版
v9.567.8456.936996 安卓漢化版
v7.41.1044.606032 IOS版
v2.333.6891 PC版
v8.577.3473.981166 安卓最新版
v8.497.3785 安卓最新版
v5.8.9182.916536 PC版
v8.154.1691.793784 安卓免費版
v7.474.4005.420366 安卓免費版
v7.468.1690.283119 安卓漢化版
v8.681.2098.347877 PC版
v6.612 安卓漢化版
v3.622.3633.712209 PC版
v2.910.6565.989218 安卓免費版
v6.92.4812.728265 最新版
v8.186 最新版
v5.733.9900.455255 安卓漢化版
v6.151 PC版
v4.965 安卓版
v7.196.3783.964474 安卓版
v1.225.3430 IOS版
v4.206.9982.422714 PC版
v6.558 PC版
v2.527.6004.321673 安卓最新版
v8.501.1457.991100 安卓最新版
v4.795.3998.269752 安卓版
v6.725 最新版
v2.100.9072.268388 安卓版
v7.524.6702.794635 安卓版
v2.824.610 安卓免費版
v1.76.8465.90537 安卓免費版
v9.590.9095.802085 安卓版
v7.720.7280.895811 最新版
v2.47.3898.376535 最新版
v1.799.7663.142008 安卓免費版
v1.330.4327.541852 IOS版
v7.316.6943 安卓最新版
v7.625.8601.464039 PC版
v8.935.3025.125045 PC版
v6.78.2188.986043 IOS版
美女裸体视频久久网站
大语言模型(LLM)的「炼丹师」们,或许都曾面临一个共同的困扰:为不同任务、不同模型手动调整解码超参数(如 temperature 和 top-p)。这个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一旦模型或任务发生变化,历史经验便瞬间失效,一切又得从头再来。
这种繁琐的试错过程,在许多研发团队的日常沟通中屡见不鲜,正如下图所展示的那样:
图 1:研发人员手动调整解码参数的日常。
一个灵魂拷问随之而来:为何不能让模型自己学会如何解码,从而实现真正的「端到端」?
事实上,各大模型厂商的 API 文档也印证了这一难题。以 DeepSeek 为例,其官方文档明确建议针对不同场景设置截然不同的 temperature 值,这使得单一的静态参数设置显得捉襟见肘。
图 2:不同任务需要不同的解码参数,这使得静态设置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需求。
近日,由腾讯 AI Lab 的王琰研究员及其团队领衔,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晓莹教授及其博士生王志超给出了一个优雅的答案。他们推出了名为 AutoDeco 的全新架构,旨在彻底终结手动解码的「手工作坊」时代。这项研究《The End of Manual Decoding: Towards Truly End-to-End Language Models》,通过让模型动态预测并控制自身的解码参数,向着真正端到端的语言生成迈出了关键一步。
论文链接: https://huggingface.co/papers/2510.26697代码链接: https://github.com/Zacks917/AutoDeco模型链接: https://huggingface.co/collections/Jadeislaw/autodeco
图 3:AutoDeco 位居 Hugging Face Daily Papers 榜首
当前,尽管 LLM 本身已高度集成,但其生成过程的「最后一公里」—— 解码,仍然是一个独立于模型之外的、不可微的僵硬环节。研究团队形象地将其比作「手动挡变速箱」:无论引擎(LLM)多么强大,换挡(调参)依然依赖人工操作。
AutoDeco 的核心思想,就是为 LLM 装上「自动挡」。它通过在标准 Transformer 架构中引入两个超轻量的预测头,让模型在生成每一个 token 时,都能根据当前的上下文信息,动态地预测出最适合下一步生成的 temperature 和 top-p 值。其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 4:AutoDeco(上)与传统手动解码(下)的对比。AutoDeco 将解码参数的预测无缝集成到模型的前向传播中,实现了动态自调节。
核心挑战与技术突破:如何训练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任务?
设想很美好,然而,一个关键的挑战摆在研究团队面前:如何训练这些预测头?在训练数据中,并不存在每一时刻「正确」的温度和 top-p 标签,这使得监督学习无从谈起。
为此,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完全端到端的训练策略。他们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可微分「软性 top-p」(soft top-p)机制,巧妙地替代了传统 top-p 采样中不可微的「硬截断」操作。该方法分为三步:
图 5:可微分的 soft top-p(橙色线)与传统的 hard top-p (绿色线)对比。Soft top-p 的平滑特性打通了从最终损失到解码参数预测头的梯度路径。
这一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使得从最终的「下一个词预测」损失到解码参数预测头的梯度能够顺畅回传。如此一来,模型便可以在标准的 Next Token Prediction 任务中,通过优化最终生成结果来「倒逼」自己学会如何动态调整解码策略,整个过程无需任何额外的标注数据。
AutoDeco 的惊人表现:三大亮点
通过在 Llama、Qwen、Deepseek 等多个主流模型家族上的广泛实验,AutoDeco 展现了其强大的能力:
卓越的性能与泛化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AutoDeco 不仅稳定超越了传统的 Greedy Search 和 Default Sampling 等基线方法,其性能甚至能媲美、乃至超越了利用测试集进行精细调优的「神谕」基线(oracle-tuned baseline)。
图 6:AutoDeco 在多个数学和通用任务 benchmark 上均取得了 SOTA 性能,展现了其强大的泛化能力。
极致的效率与易用性
AutoDeco 的预测头设计极为轻量,其带来的额外推理延迟通常仅为 1.7%,内存开销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开发者而言,接入 AutoDeco 模型仅需修改几行代码,即可享受「免费」的性能提升。
「言出法随」:开创性的自然语言控制能力
研究中最令人兴奋的发现之一,是 AutoDeco 涌现出的一种「通过自然语言控制解码」的能力。用户可以直接在 prompt 中通过自然语言下达指令,如「我希望答案更有创意」,模型便能「听懂」并自主地调高其预测的 temperature 和 top-p 值,整个过程清晰可见。
图 7:在不同指令下,AutoDeco 预测的 T/P 值变化。从左至右分别为:基线、高创造力指令(T/P 值自发升高)、高确定性指令(T/P 值自发降低)。
当然,作者坦言这种能力还不够完善,还做不到非常精准的控制。他们猜测实现细粒度、高精度的自然语言控制解码无法仅仅能通过微调 AutoDeco 模块做到,而是需要全参微调模型,这也被他们列为了 Future work 的重点。因此,作者没有放出带有自然语言控制能力的 AutoDeco heads 权重。
AutoDeco 在发布后迅速吸引全球 AI 社区的关注,在 Twitter 等社交平台上引发了顶尖学者、开发者和企业家的广泛热议和高度评价。
图 8:大模型社区对 AutoDeco 的广泛热议和高度评价。
目前,该团队已将论文、代码以及在多个主流模型上训练好的 AutoDeco heads 全面开源,包含适配于 Deepseek V3.1、Qwen3-235B、GPT-OSS-120B 等生产级大模型的版本。正如研究人员在分享中所说,这项工作旨在将研究者和开发者从繁琐的调参工作中解放出来,共同迈向一个更智能、更自动化的 AGI 新时代。
相关版本
多平台下载
查看所有0条评论>网友评论